| 發刊日期:2008-10-15  | 元藝術是目前台灣唯一經營Old Master Painting以及頂級歐洲藝術品的畫廊,館藏作品從17世紀至今,包含各藝術史上重要的時期,元藝術電子報的創立,期望元藝術能夠成為歐洲藝術在台灣的發聲地。 |
|
| 全球金融風暴下的藝術市場
一個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就這麼發生了。襲捲全球的金融風暴來的又快又急,原本在全球和區域市場發展迅速的當代藝術市場,也在這一波的浪頭中被打的東倒西歪。
當代藝術的高峰
近幾年當代藝術市場湧入大量資金,在看好當代藝術的成長性之下,許多投資的資金進入了藝術市場,把原本是富豪藏家聚集的小市場,瞬間變成金融市場的投資標的,也把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關連性變得越來越不相關。
由於當代藝術家還有幾十年的創作空間,未來創作的作品數量仍會成長,給了投資市場極大的鼓舞,藝術家作品屢創新高,畫廊拍賣公司樂得追捧,市場消化速度遽增,造成藝術市場內人人是贏家的狀態,當代市場的蓬勃發展持續到了今天。
以往的藝術品集中在少數口袋深的藏家和美術館手中,沒有特殊的理由,是不會流入拍賣市場中,也讓作品有保值性強,流通性低的特色。然而當藝術變成了商品,投資變成了主要購買的因素之後,藝術市場就跟其他的金融市場沒什麼兩樣,在面對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下,以投資為標的的當代市場自然第一個倒下。
當代華人藝術市場的重挫
十月四號五號香港舉行的蘇富比秋拍,原本是蘇富比今年的重頭戲,從四號晚上開始的亞洲當代夜拍到五號日場的兩場拍賣,20世紀華人畫家和當代華人拍賣,三場總共拍出2.42億港幣,約台幣十億,不到預估金額的一半。而台灣兩位重量級前輩畫家,陳澄波和廖繼春的畫作全數流標,多數作品以低於預估價拍出,顯見追捧的買盤消失,藏家縮手,整個當代市場面臨下修的情況。
未來的展望?
在荷包和信心雙雙縮水的情況下,未來一整年的藝術市場仍然不樂觀,但是會是收藏家大展身手的好時機。元藝術認為藝術品和金融市場投資標的有很大的不同,不具有迅速變現的可能,因此長期間擁有精品才有獲利的可能,只要眼光獨到,選對了精品,不要圖短期的進出,未來才有獲利的可能,等到市場再度景氣,才有好物件可以脫手出售,至於當代市場會不會再度景氣,元藝術認為,今日的當代市場不會是未來的當代市場,即使等到未來,那時候追逐的對象,也不會是現在炒作的對象。 | | | |
gallerieyuana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